关于“降钙素原”的16个问题解答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pc t 关于“降钙素原”的16个问题解答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
关于“降钙素原”的16个问题解答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
#关于“降钙素原”的16个问题解答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16个问答,全面解惑降钙素原

1

问题: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?

1. 降钙素原(PCT)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的前体物质,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,结构上包括降钙蛋白、降钙素和N端残基片段。

2. 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,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: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、趋化因子的作用、抗炎和保护作用。

2

问题:PCT的稳定性如何?

1.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,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,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%左右,如果在4℃保存仅下降6%。冰冻、抗凝剂、血清/血浆、动脉血/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。

2. 如果需要长时间存放后检测,需要低温或冰冻保存血样。

3

问题: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是多少?

1. 健康人的血清PCT浓度低于0.05μg/L。

2. 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%的健康人血清PCT浓度高于0.05μg/L,最高可达0.1μg/L,但一般不超过0.3μg/L。

4

问题:PCT在细菌感染中的意义何在?

1. 法国学者在1993年提出PCT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标志物。

2. 生理情况下,PCT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。细菌感染时,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、肺及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内分泌细胞,在内毒素、肿瘤坏死因子-α(TNF-α)及IL-6等作用下合成分泌大量的PCT,导致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。

3.PCT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(2-3h)即可升高,感染后12~24h达到高峰,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,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。

4. 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肿瘤发热、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等疾病中,PCT浓度不增加或仅轻度增加,因此可用于发热等疑似感染的鉴别诊断。

5

问题:引起PCT升高的非感染性疾病有哪些?

1. 系统性疾病:噬血细胞综合征、川崎病、中暑、DRESS综合征/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、高IgD综合征、成人Stills病。

2. 特定状态的急性期:多发伤、大手术和严重烧伤早期、急性胰腺炎、亚急性甲状腺炎。

3. 肿瘤:小细胞肺癌、甲状腺髓样癌、类癌、多发性肝转移。

4. 移植:移植物抗宿主病、抗CD3治疗(器官移植后)。

5. 其他:肾功能不全:慢性肾脏病(CKD)患者PCT基线水平升高,建议使用更高的临界值,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;外科大手术后,PCT可短暂升高,建议手术后监测PCT的动态变化,早期发现术后细菌感染。

6

问题:PCT检测结果受哪些药物的影响?

1. CD3单克隆抗体(OKT3)、单克隆抗体、多克隆抗体及白细胞介素(IL)等药物可引起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急剧改变,从而导致PCT增高。

2. 万古霉素、亚胺培南、头孢噻肟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、多巴酚丁胺、肝素和呋塞米等药物,只有在大于常规治疗剂量时才有可能引起PCT的增高。

3. 常见可以影响C-反应蛋白(CRP)、末梢血白细胞等炎症指标的药物(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),不会引起PCT浓度的变化。

7

问题:通常PCT升高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意见是什么?

1. PCT水平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读,应避免脱离患者具体病情而进行判读,并应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性(具体可参考表1)。

表1 PCT升高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意见

8

问题:PCT在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作用?

1. 临床怀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脓毒症,建议及时行PCT检测,帮助明确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。

2.疑似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PCT≥0.25μg/L,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高,建议启用经验性抗菌治疗。

3. 怀疑脓毒症的患者,应立即启动经验性抗菌治疗。PCT≥0.5μg/L,有助于脓毒症诊断,高水平PCT(尤其>10μg/L时)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更高。

4. 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的患者(接受长期机械通气、外科手术治疗、留置动脉或静脉导管等),建议动态监测PCT变化。若出现PCT显著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,结合临床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。

9

问题:PCT在指导抗菌药物停药中的作用?

1. 启动抗菌治疗的患者,建议监测PCT动态变化,及时评估治疗疗效。ICU感染患者推荐每24h监测,PCT无明显下降或不降反升,积极寻找原因,考虑调整治疗方案;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至48-72h。

2. 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,当PCT下降至0.25μg/L或峰值浓度80%以下,病情稳定的情况下,建议停用抗菌药物。

3. 对于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ICU重症感染患者,当PCT下降至0.5μg/L或峰值浓度80%以下,建议抗菌药物停药。

10

问题:非典型病原体肺炎、肺结核、局限性感染对PCT有何影响?

1.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、肺结核、局限性感染如软组织脓肿等患者,PCT可不升高。

2. 不能仅依据PCT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抗菌治疗,应结合临床。

11

问题:真菌感染对PCT有何影响?

1.真菌感染时,PCT的浓度依真菌的类型而异,因此PCT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有限。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可以增高,局灶性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,尤其免疫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真菌感染时患者的PCT不升高。

2. 已经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,PCT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治疗监测的指标。

3. 长时间抗生素治疗后PCT不能回复到正常范围的感染患者要考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。

12

问题:病毒感染对PCT有何影响?

1. 病毒性疾病时PCT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,一般不会超过1-2ng/ml。

2. PCT鉴别病毒性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传统标记物(C反应蛋白、白细胞,红细胞沉降率等)。

13

问题:PCT在非重症及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(LRTI)患者中,如何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?

1.依据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,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。轻中度LRTI患者抗菌药物管理采用PCT 0.25μg/L阈值指导,重度LRTI患者采用PCT 0.5μg/L阈值指导。

2. 对于轻中度社区、门急诊及住院的LRTI患者,建议动态监测PCT,采用每隔48-72h的监测频率,同时结合临床,如PCT≥0.25μg/L建议应用抗菌药物;初始PCT水平高者,如经治疗PCT<0.25μg/L或从峰值下降≥80%建议停用抗菌药物。

3. 对于需要入住ICU的重度LRTI患者,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应动态监测PCT,可采用每隔6-24h的监测频率,以重新评估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。结合临床,如PCT≥0.5μg/L建议应用抗菌药物;初始PCT水平高者,如经治疗降低到PCT<0.5μg/L或PCT从峰值下降≥80%建议停用抗菌药物。在重症感染患者中,检测PCT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停止应用抗菌药物,而不是决定是否启用抗菌药物治疗。

表2 PCT在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性疾患者中指导抗菌药物应用

表3 PCT在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性疾患者中指导抗菌药物应用

14

问题:PCT与CRP相比,有何优势?

1. PCT特异性高: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,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。细菌感染时,血清CRP可呈中等至较高程度升高,80%的患者CRP超过100 mg/L,88%-94%的患者超过50mg/L。病毒感染时,CRP的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。当CRP水平为10-99mg/L时多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,≥100mg/L时多提示脓毒症或侵袭性感染。但CRP的特异性并不高,在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外伤、手术、心肌梗死、恶性肿瘤,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可显著升高。

2. PCT敏感性高:PCT在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的升高比CRP早,2小时即可检测到,6小时急剧上升,感染后12-24h达到高峰。而CRP常于疾病初发的6-8h开始才缓慢升高,24-48h才达到高峰。

3. PCT对全身与局部细菌性感染的鉴别具有特异价值:PCT在细菌感染特别是脓毒血症、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时常显著增高,且其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。在外科手术后,细菌、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感染,PCT、CRP、细胞因子等都可以增高,但当继发全身感染时,PCT呈明显增高。

4.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的重要鉴别指标: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的敏感性、特异性、精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,但阴性预测值低于CRP。

15

问题:PCT可以代替微生物检查吗?

1. PCT检测不能取代微生物学检查,病原微生物是细菌感染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

2. 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合理留取标本送检。

16

问题:解读PCT检测结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
1. 检测结果解读时,应区分健康人群参考限值和临界值的不同,不可将健康人群参考限值作为诊断细菌感染与否的临界值使用。

2. 建议使用具有溯源性的检测方法,确保检测结果的解读适用相应的参考体系,包括健康人群参考区间和临界值。

3. 动态监测过程中,应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,确保病程前后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,有利于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的有效性。

参考资料:

[1]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组(2021)

[2]降钙素原(PCT)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(2021)

[3]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(2020)

[4]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(2017)

本文首发:医学界呼吸频道

本文作者:张暄

近期视频推荐

编辑:徐少卿 审校:陈雪礼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